课程简介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宏观视角了解现代经济中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作用和运作机制,破解货币的秘密,理解货币是什么、如何产生和膨胀、具有什么影响,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货币与经济关系等的相关理论与实证。
(2)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什么是货币以及金融体系概览,第二部分是金融市场,侧重分析金融市场的价格——利率的行为特征及其决定;第三部分是金融机构,侧重分析在货币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运营及其行业特征;第四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政策的传导、货币政策策略以及货币政策规则等。
展开
课程章节
- 第1讲 金融体系概览
- 引言
- 1.1 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 1.2 金融市场与工具
- 1.3 金融机构
- 1.4金融体系的监管
- 作业
- 第2讲 什么是货币
- 2.1货币的定义
- 2.2货币的功能
- 2.3支付体系的演进
- 2.4货币的计量
- 作业
- 第3讲 利率的决定
- 引言
- 3.1 认识利率(1)
- 3.1 认识利率(2)
- 3.2 利率的分类
- 3.3 利率的决定:基于债券市场的分析
- 3.4 利率的决定:基于货币市场的分析
- 作业
- 第4讲 利率的风险和期限结构
- 4.1 利率的风险结构
- 4.2 利率的税收结构
-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1)
-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2)
-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3)
- 作业
- 第5讲 商业银行运营
- 引言
- 5.1 银行业务1
- 5.1 银行业务2
- 5.1 银行业务3
- 5.2 银行利润
- 5.3 银行风险管理1
- 5.3 银行风险管理2
- 作业
- 第6讲 银行业概览
-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1
-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2
-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3
- 6.2 中国银行业的历史
- 6.3 金融危机与全球银行业
-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
-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2
- 第7讲 货币供给
- 7.1 货币供给系统
- 7.2 多倍存款创造(1)
- 7.2 多倍存款创造(2)
- 7.3 基础货币模型
- 7.4 货币供给的资金流量模型
- 作业
- 第8讲 货币需求
- 引言
- 8.1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
- 8.2 现金余额货币数量理论
-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1)
-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2)
- 8.4 利率与交易性货币需求
- 8.5 不确定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
- 8.6 资产组合行为与投机性货币需求
- 8.7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 8.8 基于微观交易行为的货币需求理论
- 作业
- 第9讲 货币政策总需求传导机制
-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3)
- 9.3 IS-LM模型(1)
- 9.3 IS-LM模型(2)
- 9.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比较
- 9.5 长期中的IS-LM模型
- 9.6 总需求
- 作业
- 第10讲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
- 引言
- 10.1 菲利普斯曲线
- 10.2 总供给
- 10.3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
- 10.4 通货膨胀
- 10.5 为什么会出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 10.6 就业压力与政策干预
- 10.7 理性预期与卢卡斯批判
- 10.8 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1)
-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2)
-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3)
- 作业
- 第11讲 货币政策实施战略
- 1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 11.2 货币政策实施战略
- 11.3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 11.4 公开市场操作
- 11.5 贴现政策
- 11.6 存款准备金管理
- 作业
- 第12讲 货币政策规则
- 12.1 货币政策规则的发展
- 12.2 货币政策规则的一般设计
-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1)
-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2)
-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1)
-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2)
-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3)
- 作业
- 期末考试
- 期末考试
授课教师
-
徐明东 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 副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金融学专业)博士,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13.9——2014.8)。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商业银行管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70903013)、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No.08JC790022)、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No.09CG05)、上海浦江人才计划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重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论文曾获第九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三等奖、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CICF Best Paper Award(2012)。
-
田素华 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 教授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货币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专题》、《开放经济与货币经济专题》、《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在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以及《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已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东道国国际资本流入结构的成因与管理》(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效应》(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货币经济学》(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格致出版社2010年版)、《外资银行在东道国的信贷偏好》(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结构变动与效应研究》(独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获第二届(2014)刘诗白经济学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4)、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等。
精华笔记
精华笔记正在评选中,去看看全部笔记
常见问题
本课程是否有教课书?
教材:(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田素华:《货币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格致出版社,2010。补充参考书:(1)易纲、吴有昌(2013):《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弗格森 (Ferguson.N.),《货币崛起:金融如何影响世界历史》,中信出版社,2009年6月。(3)艾伦.格林斯潘,《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中信出版社,2014年2月。(4)霍华德.M.瓦赫特尔,《梦想大道:华尔街拓荒百年》,中信出版社,2005年4月。(5)约翰•S•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中信出版社,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