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作为大学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创造成果,围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对的思想、道德、法律等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
课程章节
- 绪论
- 开篇的话
- 0.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 0.2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的学风
- 0.3 确立成才目标,塑造新的形象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1.1 人的本质
- 1.2 人生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端正人生态度 创造人生价值
- 1.3 端正人生态度
- 1.4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 1.5 人生价值的评价
- 1.6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习题1
-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 2.1 理想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 2.2 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结构
- 2.3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 2.4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 2.5 理想如何转化为现实
- 2.6 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三条基本原则
-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 2.7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 2.7.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
- 2.7.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 2.7.3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 2.8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2.8.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2.8.2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 2.8.3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 习题2
-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 3.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 3.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 3.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 3.4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 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 3.4.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 3.5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 3.5.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 3.5.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 3.6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 3.7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 3.8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特点
-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 3.9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 3.10 立志报国、成建国才
- 3.11 履效国之行
- 习题3
-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
-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社会团结的“稳定器”
-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4.3.1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4.3.2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4.3.3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第四节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4.1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4.2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4.3 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价值指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4.4 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 习题4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 5.1 道德释义
- 5.2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 5.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 5.4 道德的变化发展
-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5.5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 5.6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 5.6.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 5.6.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 5.6.3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 5.6.4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 5.7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5.8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 5.9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 5.10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 5.10.1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上)
- 5.10.2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下)
- 5.11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 5.12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 5.13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 5.13.1 “为人民服务”的提出
- 5.1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 5.13.3 为什么要反对为人民币服务
- 5.13.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 5.14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 5.14.1 关于“集体”的概念
- 5.14.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要义
- 5.1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
- 5.14.4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
- 5.15 社会公德
- 5.15.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 5.15.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5.15.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5.16 职业道德
- 5.16.1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5.16.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 5.17 家庭美德
- 5.17.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 5.17.2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 5.18 个人品德
- 5.18.1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 5.18.2 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
-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 5.19 向道德模范学习
- 5.20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 5.21 引领社会风尚
- 习题5
-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 6.1.1 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 6.1.2 法律的本质
- 6.1.3 法律的特征
- 6.1.4 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 6.1.5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 6.1.6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6.2.1 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 6.2.2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 6.2.3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 6.2.4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 课堂链接《领导人是怎样练成的》
- 第三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6.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 6.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 6.3.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6.4.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6.4.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 6.4.3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课堂链接 张维为教授:《中国信心》
-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 6.5.1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 6.5.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 6.5.3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 6.5.4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 6.6.1 法律权利及其特征和种类
- 6.6.2 法律权利与人权的关系
- 6.6.3 法律义务及其特点
- 6.6.4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
- 6.6.6 人身权利与义务
- 6.6.7 财产权利与义务
- 6.6.8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 6.6.9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 6.6.10 依法行使权利
- 6.6.11 依法救济权利
- 6.6.12 尊重他人权利
- 6.6.13 依法履行义务
- 习题6
- 期末考试
- 期末考试
授课教师
-
张瑜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张瑜,清华大学工学学士、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级精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骨干教师,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咨询专家,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网络社会与政治传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联系邮箱:zhangyu@tsinghua.edu.cn, 新浪微博:张瑜清华。
-
朱效梅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朱效梅,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首尔大学访问学者。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个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作为骨干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2004年、2009年北京市及国家级精品课,2014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建课。出版专著1部;在《清华大学学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吴俊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吴俊,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7年6月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伦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0年6月留校任教。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治伦理视域中的公民美德教育研究”、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信念伦理与国家认同”和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爱国主义的政治伦理解读”,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编写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政治文明的哲学基础与政治实践”等。出版专著《道德学习研究》1部,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精华笔记
精华笔记正在评选中,去看看全部笔记
常见问题
目前还没有常见问题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