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工程伦理》课程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
- 先从《华盛顿协议》谈起
1989年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华盛顿协议》,针对国际本科工程学历资格互认,工程伦理教育被纳入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制度体系中,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
- 再谈“美国注册工程师”
1996年开始,美国注册工程师考试将工程伦理纳入“工程基础”考试范围。美国国家工程院的报告指出,“伦理标准是未来工程师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 最重要的是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中国工程师
中国当前的“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建设,需要有跨文化、全球视野的大量工程师人才,需要工程师具备在不同文化下的工程伦理规范意识。
鉴于此,工程伦理教育受到工程界、教育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工程教育中全面推进工程伦理教育成为各界共识,在2015年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组织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十几位专家合作编写了《工程伦理》教材同时录制相关的MOOC课程。
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工程伦理理论教育,突出强调了工程伦理的实践性。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由于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师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工程决策能力,既要把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具体落实到解决工程实践面临的伦理问题上。由此,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除了培养工程师的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其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还需要通过工程伦理教育,提高工程师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故课程从工程职业伦理和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两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分为“通论”(MOOC课程为《工程职业伦理》)和“分论”(MOOC课程为《工程实践与伦理决策》)两个部分。课程立足于面向中国社会、面向中国现实、面向中国未来。
展开
课程章节
- 0.工程伦理导论
- 0.1工程伦理教育的意义
- 0.2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
- 0.3本课程的特点与要求
- 1.工程与伦理
- 1.0工程伦理概述
- 1.1如何理解工程
- 1.2如何理解伦理
- 1.3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 1.4如何处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 第一章习题
- 第一章案例题
- 2.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
- 2.1工程风险的来源及防范
- 2.2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
- 2.3工程风险中的伦理责任
- 第二章习题
- 第二章案例题
- 3.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
- 3.0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的概述
- 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
- 3.2工程所服务的对象及可及性
- 3.3工程实践中的攸关方与社会成本的承担
- 第三章习题
- 第三章案例题
- 4.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
- 4.0案例分析
- 4.1环境伦理观念的确立
- 4.2环境观念的确立
- 4.3工程改变自然环境
- 4.4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原则
- 4.5工程师的环境理论
- 第四章习题
- 第四章案例题
- 5.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 5.1工程职业
- 5.2工程职业伦理
- 5.3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
- 第五章习题
- 第五章案例题
- 期末考试
- 期末
授课教师
-
李正风 清华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教授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智库“特聘研究员”。曾担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起草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修订专家组成员等。
-
王 前 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技思想史研究。主讲的“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课程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
刘洪玉 清华大学 土木水利学院 教授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等学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和物业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国际房地产学会(IRES)理事、亚洲房地产学会(AsRES)理事(前会长)、全球华人不动产学会(GCREC)常务理事、英国皇家特许资深测量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与投资、住房政策和土地管理。
-
丛杭青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 教授
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伦理》课程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咨询专家。曾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长期致力于工程伦理教学与研究。主持翻译出版《工程伦理:概念与案例》和《像工程师那样思考》,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实践伦理形态学研究》。
-
何 菁 南京林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副研究员
何菁,哲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程伦理的道德哲学理论及方法,并致力于工程伦理教育实践。已在国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博士论文《工程伦理的道德哲学研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创新性提出工程伦理“场景叙事”研究方法,论文《场景叙事——工程伦理研究的新视角》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04期全文转载(转载后的题目是《工程伦理研究中的场景叙事》)。目前正尝试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中引入并转换“场景叙事”方法,以弥补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足。
精华笔记
精华笔记正在评选中,去看看全部笔记
常见问题
目前还没有常见问题哟!